姓名:张行发
性别:男
民族:汉族
出生年月:1990.12
籍贯:山东临沂
学位:管理学博士
职称:讲师
所属系:旅游管理系
E-mail:xingfa_zhang@163.com
联系地址:鲁东大学东校区商学院办公楼
研究方向:乡村旅游、城乡互动、流动性治理、新内生发展
主讲课程:
张行发,鲁东大学商学院教师,管理学博士,讲师。研究方向:乡村旅游、城乡互动、流动性治理、新内生发展。
近几年在《自然资源学报》、《人文地理》、《农业经济问题》、《地域研究与开发》、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,厅局级课题1项,校级课题1项,参与国家级等课题多项。
2020.9——2024.7 南开大学 旅游管理 管理学博士
2016.9——2019.7 天津商业大学 旅游管理 管理学硕士
2012.9——2016.7 曲阜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 管理学学士
2024.8——至今 鲁东大学商学院 教师
2019.7——2020.7 天津城建大学 教师
期刊论文
[1]新型村集体经济何以带动乡村共同富裕?——基于ANT视角的分析[J].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2,22(06):11-19.(CSSCI,第一作者)
[2]新发展阶段农民农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困境、案例分析及实践启示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2,43(07):233-240.(CSSCI,第一作者)
[3]新内源发展:乡村旅游驱动贫困村迈向共同富裕的“郝峪模式”[J].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23,23(06):94-103.(CSSCI,第一作者)
[4]乡村旅游社区新内源性发展:内在逻辑、多重困境与实践探索[J].现代经济探讨,2022(01):114-123.(CSSCI,第二作者)
[5]国内社区参与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——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21,42(08):218-228.(CSSCI,第二作者)
[6]人—地—业—治: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[J].旅游导刊,2023,7(06):1-21.(通讯作者,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《旅游管理》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)
[7]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: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——以贵州省Y县为案例[J].当代经济管理,2021,43(10):31-39.(北核、CSSCI扩,第一作者,入选期刊高被引,被引93次)
[8]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评述与展望(2005-2020年)——基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[J].林业经济,2021,43(01):83-96.(北核,第一作者)
[9]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——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[J].地域研究与开发,2019,38(03):108-112.(CSSCI扩、CSCD,通讯作者,被引121次)
[10]价值共创视角下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[J].农业经济问
题,2023(11):63-75.(CSSCI,第三作者)
[11]农俗文化景观符号化运作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地方营造——以江西婺源县篁岭村为例[J].自然资源学报,2024,39(08):1974-1992.(CSSCI,第二作者)
[12]基于活化利用视角下的古村旅游开发研究——以邹城上九山村为例[J].青岛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30(04):18-23+28.(第一作者)
[13]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——现实困境与路径[J].渤海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,40(05):77-82.(第二作者,被引139次)
[14]权威善治视角下乡村旅游目的地治理演进机制研究——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[J].人文地理,2022,37(05):171-182.(CSSCI,第四作者)
报刊理论版:
[1]保护传统村落 助推乡村振兴[N].中国社会科学报,2019-03-05.(第二作者)
[2]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 激活地方内生发展动力.[N].农民日报(三农论坛),2023-11-18.(第一作者)
[3]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[N].天津日报,2023-04-28.(第二作者)
[4]社区增权化解乡村旅游目的地脱贫村民返贫风险的有效路径[N].中国旅游报,2020-06-05.(第一作者)
[5]发挥乡村旅游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[N].中国旅游报,2023-03-29.(第一作者)
[6]精明增长理论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[N].中国旅游报,2023-01-25.(第一作者)
[7]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[N].中国旅游报,2021-05-25.(第一作者)
[8]发展旅游业可为传统村落增强造血功能[N].中国旅游报,2020-06-30.(第一作者)
[9]山东淄博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[N].中国旅游报,2022-09-09.(第一作者)
[10]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释放乡村旅游共富效应[N].中国旅游报,2023-12-21.(第二作者)
[11]打造特色商业街区 激发城市消费活力[N].中国旅游报,2023-1-11.(第一作者)
[12]推进乡村新内生式发展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.[N].农民日报 (三农论坛),2024-08-31.(第一作者)
[1]主持文化与旅游部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:旅游精准扶贫收益分配机制研究—以沂蒙山区为例(省部级,结项)[2]主持天津市社科联课题“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地大学生回乡双创的影响因素”(厅级,结项)[3]主持南开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课题“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基因与路线图”(校级,结项)
[4]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新流动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善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”(第三参与人,在研)[5]参与文旅部课题“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”
[6]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“数字赋能乡村旅游小企业生存韧性的作用机理与重塑路径研究”(第三参与人,在研)[7]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研究”(结项)[8]参与天津市旅游局竞标课题,天津市蓟州区全域旅游研究(结项)[9]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项目(结项)[10]参与低碳视域下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(结项)
[1]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反思:陷阱与破解.入选天津社科院“《乡村振兴:迈进新时代的农业和农村”论文集》,并获第二届“小穿论坛”征文活动入选优秀论文奖.
[2]供需匹配视角下旅游数字化人才:需求特征与培养模式”获得年度最佳论文奖(中文),2022旅游研究前沿年度论坛—2022 年‘旅游+’论坛.